早就听说那不勒斯海湾有个明珠般的海岛卡布里,那里风光绮旎,奇花异水别具情趣,我们也总是念着要去卡布里,想不到在那不勒斯过了两个春天,依然未能如愿。暑假前的一个周六,两位意大利教授约我们去海岛游玩,又唤起了我们那个未了的心愿。
那天一清早,我们就乘电车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贝维利劳码头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一眼就能看出由学生组成的旅游大军,他们身穿各色汗衫儿和短裤,肩背防水旅行袋,手提轻便的手提兜,内装食品、饮料、防蚊油和旅游手册等物品,不少人的背包上还横插着一卷中国草席。
码头上有3个售票口,但买票的人还是排着长队,我们真担心买不到当班的船票。从那不勒斯去卡布里,除贝布里劳码头外,还可以从麦洁利那码头上船。船的类型也比较多,有大旅游船、水翼艇和快艇。每个售票口同时出售易斯给亚、卡布里、波罗其塔3个海岛的船票。开往卡布里的船很多,每35分钟就有一趟。排了半个小时,我们总算买到9点的船票。
旅游船很大,足能载150名乘客。船分为两层,下面专门停放机动车辆,大约有篮球场那么大。因卡布里是个小岛,七八月旅游旺季,一律禁止外地车辆进入海岛。上面是旅客舱,船内设有酒吧和小卖部。船尾甲板上,安有一排排白色长条靠椅。尽管舱里有宽敞明亮的玻璃窗,舒服的软靠椅,一台26英寸的大彩电,人们还是愿意登上甲板尽情观赏那大海的风光。
站在甲板上,极目一望,天空晴朗极了,夏日的晴空竟是那样蔚蓝,艳阳高悬,金辉一片。蓝天、白云下的那不勒斯海湾,风光秀丽,逗人喜爱。海水在微风吹拂下,泛起粼粼波光,令人骤然忆起“风乍起,吹皱一池春水”的诗句。港湾里,如织游艇扬起涟漪,划船人的欢声笑语。其情其景,多么令人陶醉。
航行不到一个小时船就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闻名的小岛。卡布里在那不勒斯湾东南,离那不勒斯只有17海里,晴日夏晚,站在波斯利波大街旁就能看到的小岛的轮廓。卡布里东西长6公里,南北宽3公里,中间是较平坦的丘陵地带,即大海滩和小海滩。那里海水清澈透明,是游泳的好去处。海滩把海岛分成两块巨大的山石,大的称安娜卡布里山,小的称第贝利乌斯山,船靠近小岛,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三面绝壁,又直又陡,如刀截一般,令人无法登岸了。
我们在大海滩码头下船。靠岸边是一只挨一只排列整齐的游艇,夏天有露天船舱,冬天有带篷罩船舱,确实是夏凉冬暖。环岛一周只需两个小时,既能欣赏海岛的美景,又能增长不少知识。卡布里岛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,古罗马时期就曾有两个皇帝来过这里。奥古斯都几次来这里避暑,还到过相邻的易斯给亚岛,公元27年,第贝利乌斯70岁的时候来海岛隐居,一住就是10年,并在这里建了王宫。
我们乘坐蓝索铁道车来到了沃尔贝托一世广场。这里是卡布里镇的中心,各条街道汇集的中心广场有市政大厅、古老的钟楼、出售各种旅游纪念品的商店和店前摆满露天茶座的咖啡馆。小镇坡斜道窄,曲折幽静。掩映在棕榈树丛中的别墅式住宅,错落有致,结构精巧,色彩协调。每栋小楼都有庭院,周围芳草茸茸,树木葱郁,家家院墙爬满绿色的蔓藤。有一种爬满绿色的玫瑰红小花,一丛一丛稠密的花枝,从窗院那流泻出来,犹如一道道花的瀑布,煞是好看。
岛上草木葱茏,绿的厚实又绿的很有层次,连大海、高天、空气都被染绿了。绿色使海岛格外清新,阵阵海风充满了芳香。这里的商业十分繁荣,却又不嘈杂。市里不准机动车辆通行,听不到大声的喧哗,更听不见商贩揽客的叫卖声。华丽的旅游宾馆、典雅的度假别墅、设备齐全的海滨浴。渲杖杖肆魑趵慈镣,但又显得恬静,如田园般的安逸。无论是小街窄巷还是商店酒吧,人们看不到地上有果皮纸屑,更看不到痰迹。在通往奥古斯都公园的马特奥特街道两旁,人们隔不远就能看到一块镶在水泥墙上的白瓷砖,上面写着“请保持安静,讲究卫生是文明的行为。”
奥古斯都公园一面临悬崖,一面连着海岛,这里古树参天,树荫下是绿茵茵的草地,盛开的鲜花,有的叫不出名字,鲜红的、娇黄的、雪白的,叶子是那么绿,花朵又是那么饱满,真是五彩缤纷,令人怡神悦目。我们到花园时,一位导游正在给一群美国游客讲解海岛的历史,几位园林工人在给花草松土浇水。
如果不是亲自到此,我们还真不敢相信。在日夜喧闹、拥挤、脏乱的那不勒斯不远的地方,竟有这样一个“别有洞天”的“世外桃源”,美如仙境。怪不得它拥有“那不勒斯海湾中之明珠”的美称,每年吸引上百万的旅游者。
英国出版的《意大利旅游手册》中是这样评价卡布里海岛的:游人可在寂静荒山野外找到乐趣。喜欢散步的人在曲折的幽径自由自在地走着,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,任它充沛人们的心肺;画家能在每个地方、每个古建筑中找到理想的素材;美食家则能吃到新鲜的海味,既富营养、大饱口福,又让人赏心悦目,兴味盎然。卡布里的葡萄酒晶莹透明,芳香浓郁,有益健康。
从马塔奥堤到特拉盖拉海岬是水泥铺成的窄路,路两旁是幽静的树林。那些体硕高大的棕榈树,全身披挂着凤尾龙甲,站立在陡立的峭壁上,像是在欣赏着碧绿的第勒尼安海。那一丛丛高大的龙舌兰和仙人掌,有的像盾牌,有的像钢鞭和剑戟,仙人掌浑身是刺,“武装到牙齿”,无人敢侵犯;而龙舌兰只是边缘有钩针,叶长宽,肉厚墩墩的,它便成了某些游客的“签名簿”,他们在上面“刻名留念”。看着已发枯的斑斑刀迹,实在令人扫兴和愤慨。
透过突兀陡立的岬角,我们看到海中有两块峋嶙怪石叠成的大礁石,相距不到10米,远远看去,好像是两根门柱,这就是著名的“法拉利奥尼”,意大利文是“悬崖峭壁”之意。海水冲撞着礁石,激起一阵阵浪花,有的化成泡沫飞向空中,有的则落回礁石,像一朵朵白栗子花。
过了法拉利奥尼便是深涧幽谷,长满不知名的亚热带植物。在远处海崖边有一座橘红色的船形建筑物,长54米,宽10米,整个建筑是用石头盖成的。意大利朋友告诉我们,这是意大利著名作家库尔吉奥·马拉巴尔特(1895-1956年)的故居。库尔吉奥是个很有才华的记者,他不但能写通讯报道,还能写小说、评论、诗歌和剧本。他的作品比好多作家、诗人写的还要出色。
库尔吉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。他早年在佛罗伦萨加入法西斯党。1944年夏天,他向意共总书记陶里亚蒂提出参加意共的申请(1956年加入)。他说:“我参加法西斯党8年,深感自己的良心与法西斯主义是格格不入的,因此我毅然离开了它。这8年我没有出卖良心,改变自己的信仰,没有失去对现代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明显同情。”有人说他是在“说假话”,“他是个见风使舵的人”。
历史现象是纷纭复杂的,历史人物亦如此。库尔吉奥晚年访问了中国和苏联,并写过不少通讯报道,对新中国有很好的印象。他曾表示,要把卡布里的住所捐赠给中国作家协会,日后让中国作家能有机会在这里汲取灵感,构思创作。此事后来未能实现,有人说当时中意两国尚未建交,法律上不能生效;有人说,作家亲属不同意。无论怎样,这起码说明作家对中国是怀有好感的。
库尔吉奥的思想方法与众不同,给人一种独特新颖之感。卡布里这所房子从设计到施工,他花费了不少心血,也是作家性格的集中表现。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,题目是《在希腊风和西洛克风中的一所房子》。他说:“我要在卡布里最荒无人烟幽静的海角盖房,房子既要朝东也要朝南,要阳光充足,还要带点儿戏剧性,只有勇敢的人才敢在那里生活。盖房子有许多问题要解决,首先是房子的位置,那里常刮希腊风(从希腊吹向地中海中部或东部的风)和西洛克风(从撒哈拉吹向地中海的焚风),我选择两风汇合的地方。”1989年是作家逝世30周年,那不勒斯《晨报》于6月20日周末版发表了增刊以示纪念,并再次全文刊登了此文。
安娜卡布里也是有名的风景区。它不如卡布里镇那么繁华,很像个幽雅恬静的山村。在通向胜利广场的路旁,一座座红瓦白墙的二层小楼掩映于树荫花影之中,显得古朴典雅、意境幽深。在那里,我们乘坐缆车到达海拔290米的索拉罗山。单座缆车离地面较近,有的不到两米,好像就要碰到山坡上整齐的庄稼和葱绿的果树。缆车仿佛是特意放慢了速度,好让我们这些才迈进海岛大门的游人,尽情地欣赏沿途迷人的风光。
站在索那罗山上,我们惊讶地发现,这里的一切是那样优雅、明净,给人一种清新协调、融洽和谐之美。翠蓝欲滴的天空,有几缕的云在轻轻飘动。从山顶向下望去,则是万丈深渊。悬崖立壁下雾气蒸腾,那一尘不染的碧水,时而出现三两渔舟,时而驶过几艘游艇,三五成群的海鸟在海面上盘旋一阵,又鸣叫着向法拉利奥尼方向飞去。看着这一切,我们甚至不敢发出一声欢呼,生怕惊扰了这幽静奇秀的美。游人不停地按动快门,忙不迭地摄下一个个美好的画面。
坐在山顶岩石上,迎着习习海风,眺望着夕阳下的大:屠ɡ履峤甘,我们的心也顿时变得开阔起来。
伟大作家高尔基曾于1906年至1913年客居意大利,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卡布里海岛度过的,写出了《意大利童话》,列宁称赞此作品是“革命的檄文”。那时列宁也做客意大利,并两次去卡布里见高尔基,一次是1908年,一次是1910年。他们在海岛上一起散步,一起谈国内形势,谈哲学问题,成了莫逆之交。高尔基说列宁“有一种磁力吸引着劳动人民的心灵和同情”,列宁不会讲意大利语,但见过许多卡布里渔民,渔民对他非常友好,教他“用手指”钓鱼——只用一根钓丝,不用钓竿。渔民亲切地称列宁为“叮铃—叮铃先生”。高尔基在《列宁》一文中生动地描绘了这段有趣的生活。
我多次打听高尔基当年在岛上的故居,意大利朋友都说不太清楚,我不免有几分怅然,满足和不满足交织的情感在我的心头撞击。我们怀着不舍的心情告别这个珍珠般的小岛。